以下是上海协和双语高级中学古北校区的课程设置总结,基于其国际化教育定位和分阶段培养模式:
1. 分阶段课程体系
① 融合国际课程(6-8年级)
• 核心内容:以剑桥国际课程(CIC)为基础,融入中国国家课程要求,强化语言与学科基础。
• 必修课:中文、数学、英语、科学(物理/化学/生物)、中华文化课程(历史、地理、传统文化)。
• 选修课:艺术设计、商科、音乐、信息技术等,支持兴趣探索。
• 特色:结合项目制学习(PBL)和跨学科实践,例如通过科学实验与人文课题培养综合能力。
② IGCSE剑桥课程(9-10年级)
• 必修科目:英语文学、中文、数学、统筹科学(物理+化学+生物)、科学(分科)。
• 选修科目:戏剧、经济学、地理、历史、附加数学等,鼓励个性化发展。
• 衔接目标:为IBDP阶段的高阶学术要求奠定基础,例如通过科学实验课程强化数据分析能力。
③ IBDP国际文凭课程(11-12年级)
• 学科选择:从语言文学、科学、人文、数学、艺术等六大学科组中选6门,包括3门高水平(HL)和3门标准水平(SL)。
• 特色课程:中文A与英文A“双母语”教学,96.4%学生选择双语文凭,全英文授课(除中文课外)。
• 核心要求:
• TOK(知识论):探讨知识本质与跨学科联系;
• EE(拓展论文):4000字独立研究论文;
• CAS(创造、行动与服务):完成150小时社会实践。
• 学术成果:近年约40名学生IB成绩超40分(满分45),平均分高于全球水平。
2. 特色课程与资源
• 国际学术合作:
• 哈佛商业案例课、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UCSB)课程(全球领导力、环境保护),结业可获学分及推荐信。
• 圣三一学院戏剧考级、英国高级数学竞赛等,提升学术与艺术竞争力。
• 竞赛支持:
• 学生在美国生物测评(BIO-USACN)、英国生物测评(BBO)等竞赛中屡获金奖。
• 课外活动:60+项目,每8周可更换一次,涵盖机器人、短篇小说创作、体育竞技等,培养多元兴趣。
3. 语言与文化融合
• 双语教学:低年级强化中英双语基础,高年级通过“双母语”课程平衡文化认同与国际视野。
• 中华文化课程:贯穿初高中阶段,涵盖中国历史、地理及传统文化,例如书法、传统节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