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5-20 人气:48 作者:Jason
CAAS系统的革新性
CAAS由哈佛、耶鲁等名校发起,目标是通过长期档案(Locker)和作品集功能,帮助申请者从9年级开始积累学术与活动记录,更注重申请者的成长性和资源公平性。其亮点包括:
支持上传高中阶段的课程论文、研究报告等多元化材料,突破Common App文书单一性的局限;
提供“保管箱(Locker)”功能,允许学生长期存储并选择性分享文件,适合早期规划的学生。
Common App的稳定性
Common App仍是主流平台,覆盖1,100+所大学(包括2026年新加入的乔治城大学),标准化流程成熟,适合高效多校联申。其核心优势在于:
统一的文书题目和材料提交流程,降低跨校申请复杂度;
2025年新增“欺诈政策”和经济援助界面优化,强化合规性与透明度。
替代可能性极低的原因
院校覆盖悬殊:CAAS目前仅支持100+所大学,且多为顶尖私立院校(如藤校、斯坦福、MIT等),而Common App涵盖大量公立大学和文理学院;
用户惯性依赖:2023-2024年Common App申请量达940万份(增长11%),远超CAAS的渗透率;
功能互补性:CAAS的长期档案功能与Common App的高效联申形成互补,而非直接竞争。
倒计时预警的误读来源
部分误判源于CAAS的名校背书和技术革新,但实际替代需满足两大前提:
更多公立大学加入CAAS(目前仅少数如佛罗里达大学支持);
高中体系全面适配长期档案管理模式(目前仅美国部分高中推广)。
CAAS的增量优势
作品集展示:适合艺术、科研等领域有长期积累的学生,例如上传科研论文或设计作品;
推荐信流程简化:直接填写推荐人邮箱即可邀请,无需复杂授权;
低资源学生友好:侧重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协作工具和奖学金资源。
Common App的持续升级
院校扩容:2026年新增乔治城大学等成员,覆盖更多政治学和国际关系强校;
界面优化:大学信息页面重新设计,申请要求和截止日期更清晰;
反欺诈强化:明确AI代写文书、成绩单造假等行为的处罚条款。
双系统混申策略
目标院校筛选:若冲刺校在CAAS名单内(如哈佛、普林斯顿),优先使用CAAS以展示深度;保底校通过Common App批量提交;
材料差异化:CAAS侧重长期成长性材料(如9-11年级作品),Common App侧重标准化文书与活动列表;
时间线管理:CAAS需提前1-2年规划档案,Common App可高三集中处理。
CAAS潜在风险
政策脱节:部分国内高中未接入档案系统,手动输入课程信息易出错;
院校限制:如仅申请Common App院校,盲目使用CAAS会浪费精力。
Common App注意事项
账户延续规则:已注册用户可保留学校名单和基础信息,但补充文书需重新填写;
申请上限:最多提交20所学校,超量需通过其他系统补充。
2026申请季行动清单
6-8月:确认目标院校的申请系统偏好,制定混申路线;
9-10月:CAAS用户启动Locker材料整理,Common App用户完成主文书定稿;
11-12月:优先提交CAAS绑定校(如REA/SCEA),再处理Common App常规轮次。
总结:CAAS与Common App的竞争本质是精英化深度申请与大众化高效申请的路径分化。2026申请季,两者将并行发展,替代论缺乏实质依据。家庭需根据学生背景、目标院校和资源投入,理性选择系统组合,避免被不实“倒计时”误导。
咨询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