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活动设计:上海学生用‘ChatGPT伦理研究’展现批判思维

发布时间:2025-05-20 人气:2 作者:Jason

以下是上海中学生开展 「ChatGPT伦理研究」 的深度实践框架,结合人工智能技术特性与本土社会需求,构建具有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批判性思维培养模型:


一、研究设计:四维伦理问题矩阵

1. 数据隐私边界探索

  • 上海场景
    分析《上海市数据条例》对AI训练数据的约束 → 设计"沪语语料清洗工具"
    案例:对比ChatGPT对田子坊商户访谈数据的匿名化处理效果

2. 算法偏见本土验证

  • 文化偏见测试
    输入100组海派文化问题(如石库门建筑价值),评估GPT-4回答的倾向性
    工具:使用IBM AI Fairness 360开源工具包量化偏见指数

3. 教育公平影响评估

  • 实证研究
    跟踪上海10所中学使用AI作业助手的成绩变化 → 构建教育基尼系数模型
    发现:AI使用率与家庭收入呈0.67正相关(徐汇区抽样数据)

4. 责任归属机制设计

  • 法律实验
    模拟AI生成豫园商业文案侵权案例 → 撰写《生成式AI版权归属白皮书》
    合作:上海知识产权法院青少年模拟法庭


二、方法论创新:批判性思维工具包

1. 逆向工程训练法

  • 提示词解构
    拆解"生成弄堂改造方案"的底层逻辑链 → 发现文化误读节点
    案例:GPT-4将晾衣架解读为"安全隐患"而非"社区社交载体"

2. 混合现实实验

  • 虚实对比
    在元宇宙复刻新天地商圈 → 对比AI与人类规划师的空间设计差异
    工具:Decentraland + 同济大学参数化设计插件

3. 代际认知调研

  • 田野调查
    访谈50组上海家庭(祖孙三代)对AI伦理的认知差异 → 制作认知光谱图
    发现:00后更关注算法透明,60后担忧人际疏离


三、上海在地资源整合

1. 学术支持网络

  • 复旦哲学学院
    获取《生成式AI伦理研究指南》(含本土化伦理评估量表)

  • 交大AI研究院
    接入"中文大模型价值观对齐测试平台"

2. 企业合作通道

  • 商汤科技
    开放SenseChat API进行对比实验

  • 小红书
    发起#AI与海派生活 话题挑战(传播伦理研究成果)

3. 政策接口建设

  •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
    提交《中学生AI伦理建议书》→ 可能纳入《浦东新区AI治理准则》

  • 市教委智库
    推动AI伦理进入高中信息科技必修模块


四、成果转化与影响力塑造

1. 学术产品矩阵

  • 专利
    申请"基于吴语保护的AI训练数据过滤系统"实用新型专利

  • 论文
    《方言保护视角下的生成式AI伦理研究》→ 投稿《人工智能伦理国际期刊》

  • 政策提案
    《上海AI企业伦理审查清单(青少年版)》获市政协采纳

2. 社会实验设计

  • 弄堂伦理工作坊
    指导居民用ChatGPT撰写动迁诉求书 → 分析技术赋权效果

  • AI透明化运动
    开发"算法黑箱探测器"微信小程序(徐汇区试点)

3. 升学叙事策略

  • 主文书架构

    1. 从"文心一言"到"文化一心"的觉醒  
    2. 发现AI将城隍庙小吃简化为标签的危机  
    3. 用批判性思维重建人机共生的海派智慧
  • 作品集亮点
    GPT-4伦理测试原始数据 + 市民访谈视频 + 政策采纳函


五、风险控制与伦理审查

1. 研究合规清单

  • 通过复旦大学伦理审查委员会(IRB)中学生项目审批

  • 训练数据清洗至《个人信息保护法》标准

2. 技术安全边界

  • 使用上海超算中心隔离环境进行大模型训练

  • 定期接受市委网信办网络安全检查

3. 代际冲突调解

  • 建立由社科专家组成的争议仲裁小组

  • 制定《家庭AI使用公约》样本(静安区试点)


六、批判性思维展现范式

1. 论证武器库

  • 哲学工具
    运用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分析AI对话机制

  • 本土案例
    用苏州河治理经验反思AI系统迭代逻辑

2. 反思日志模板

 日期:2024.03.15  
AI行为:建议拆除老式信报箱  
批判分析:  
- 忽视老年群体数字鸿沟(调研显示68%老人依赖纸质信件)  
- 未考量历史建筑保护条例第27条  
伦理改进:设计智能信报箱改造方案


客服二维码.jpg
咨询老师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