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5-16 人气:0 作者:Jason
全面收紧远程认证范围
2025年起,教育部明确不再认证纯线上或标注为“online”“distance learning”的远程教育学历(包括新入学或继续学习的课程)。疫情期间的特殊豁免政策已于2023年终止,仅保留因疫情临时转为线上且能提供学校官方证明的情况。
强化境外停留时间要求
新政要求累计境外停留时间不少于180天,且需提供出入境记录和校历作为核验依据。若学习时间不足或全程远程,认证书将标注“未全程在境外学习”或“学习时间短于学制要求”,可能影响用人单位认可度。
重点打击“速成学历”与中介造假
东南亚部分高校(如菲律宾亚当森大学、泰国格乐大学)因学制过短(如一年制博士)被列入“加强审查名单”,认证周期延长至60个工作日,通过率显著降低。伪造材料或中介“保录取”项目一经查实,将永久取消认证资格。
材料要求更严格
必须提交官方毕业证书:2025年起,除西班牙、意大利外,其他国家的留学生需持毕业证书申请认证,学校证明信不再有效。
辅助材料核查:需上传完整的课程模式证明(如疫情期间网课通知)、缴费记录及学术成果(论文、项目报告)。
新增五项特殊标注
认证结果中可能添加以下标注:
未全程在境外学习(因疫情等不可抗力);
弹性学期制(灵活调整学习进度);
学习时间短于学制要求(如签证延误导致境外停留不足);
含境内研究经历(如中外合作项目);
延伸课程(补充学习内容)。
尽管标注不影响官方认证有效性,但可能对考公、落户及部分企业招聘产生隐性门槛。
认证失败案例
全程网课被拒:某学生因最后一学期未返校,导致学历认证失败,错失上海落户资格及企业补贴。
学制过短争议:东南亚博士回国后因认证标注“学制异常”,高校职称评定受阻,月薪不足万元。
高风险项目警示
警惕“无需语言成绩”项目:部分东南亚高校以低门槛吸引学生,但认证通过率极低;
规避中介虚假承诺:如伪造材料申请香港大学被退学,或通过“野鸡大学”落户失败案例。
合规学习规划
优先选择面授课程:确保境外停留时间达标,避免全程或大部分课程远程完成;
保留完整证明材料:疫情网课需保存学校官方通知、课程记录及出入境记录。
院校与项目筛选
核查教育部认可名单:通过“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确认目标院校资质;
慎选一年制硕士/博士:港澳地区部分一年制项目已因认证收紧被拒,建议选择学制2年以上的课程。
材料准备与申诉
提前准备毕业证书:关注学校发放证书的时间节点,避免延误认证申请;
利用复核机制:若对认证结果有异议,可在12个月内申请一次免费复核,需提供补充证明材料。
2025年跨境远程学习对学历认证的影响已从“宽松豁免”转向“严格限制”。留学生需以合规学习为核心,规避高风险项目,并注重材料留存与政策动态追踪。
咨询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