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5-16 人气:1 作者:Jason
过去一年,您孩子的主科教师(如数学/英语)更换过几次?
外籍教师的平均就职时长是多少?是否有“开学三个月就离职”的现象?
学校如何处理教师突然离职?是临时调配其他教师代课,还是让学生自习?
STEM课程是否常态化开设实验?实验室设备损坏后的修复周期多长?
是否允许学生使用ChatGPT完成作业?教师是否会核查内容原创性?
AP/IB等核心课程是否曾因师资不足被取消或合并班级?
学校心理咨询师与学生配比是多少?需提前多久预约心理咨询?
是否有学生因焦虑症、厌学等问题休学?校方对此类事件的典型处理方式是什么?
教师是否会用“拖后腿”“影响升学率”等语言施压普通学生?
竞赛/科研名额是全校公开竞争,还是内定给“种子选手”?
学校是否要求普通学生为优秀学生让渡活动机会?(例如退出社团负责人竞选)
图书馆的学术资源(如竞赛题库、科研期刊)是否对所有学生平等开放?
学校是否公布完整版毕业生名单(含转出/休学者)?
公示的藤校录取率分母是入学时总人数,还是筛选后的毕业人数?
校方是否承认外教资质不全?若家长要求查验教师资格证,能否提供?
家长委员会是否有权参与课程设置讨论?或仅为“装饰性组织”?
当家长集体投诉某教师教学问题时,校方平均响应时间是?典型解决方案是?
学校是否会对提出尖锐问题的家长“区别对待”其子女?(隐性求证其他家长)
课间学生自发交流语言中英文占比?(观察真实英语浸润度)
体育馆/洗手间等公共设施的破损维护周期多久?(例如门把手报修后两周仍未修理)
场景选择:在校门口放学时段蹲守,选择神情疲惫/放松的家长,闲聊时以“我朋友孩子考虑转学过来”切入。
问题设计:用具体细节唤醒记忆,例如不问“师资稳定吗”,而是“您孩子这学期换过几次化学老师?”
反向验证:同一问题询问3-5位家长,对比答案一致性,例如关于“教师离职处理方式”的反馈是否雷同。
校方可能安插“家长托儿”混入社群,其话术特征:高频使用宣传标语(如“全人教育”)、回避具体问题(例:“我孩子很快乐”但无细节支撑)。
加入家长群后,优先私聊2023年刚入学的新生家长(顾虑较少),以及G11-G12家长(临近毕业更敢发声)。
咨询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