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5-20 人气:1 作者:Jason
近年来,上海家庭因轻信“保录承诺”损失数十万甚至百万的案例激增。这些中介利用信息差、伪造资源与法律漏洞,构建精密骗局。以下为深度拆解与反制方案:
伪造名校“内推通道”:谎称与招生官有“合作”,实则PS邮件/会议记录(如声称哈罗公学有“校长推荐名额”)。
虚构校友关系网:用LinkedIn假账号冒充藤校校友,收取“推荐费”后失联。
成绩单/奖项伪造:篡改校内成绩(如将B+改为A*),编造不存在的竞赛奖项(如“国际数学建模挑战赛白金奖”)。
代写文书陷阱:用ChatGPT生成模板化文书,导致申请因“雷同”被拒。
层层分包:家长支付80万,中介转包给二级机构(抽成50%),最终执行者为无资质留学生兼职。
结果甩锅:申请失败后归咎于“孩子实力不足”,拒绝退款。
模糊化“保录”定义:承诺“保录TOP50”,但合同注明“含语言学校/社区大学合作项目”。
隐形免责条款:如“若因学生隐瞒信息导致失败,概不负责”——中介可随意扩大“隐瞒”范围。
家庭画像:上海某企业主家庭,支付中介80万人民币,承诺“保录英国TOP10私校(如温彻斯特公学)”。
骗局拆解:
中介伪造温彻斯特“内测考题”,收取20万“押题费”。
用虚假推荐信(冒用校友签名)递交申请,导致学生被永久拉黑。
合同注明“保录失败退还50%”,但以“学生面试表现不佳”为由拒退。
证据灭失:中介拒绝提供申请材料底稿,声称“商业机密”。
法律漏洞:合同签约地为香港,诉讼成本高昂(律师费超30万)。
心理压迫:威胁曝光学生“申请造假”,迫使家长放弃追责。
绝对红线:
中介承诺“100%录取”“无需提交成绩单”。
要求家长签署“不追问申请进度”保密协议。
风险信号:
费用支付至个人账户(非公司对公账户)。
拒绝提供往期学生申请账号(如UCAS ID、Gateway密码)。
材料备份:
所有沟通记录(微信、邮件)截图并公证。
要求中介出具成绩单/文书确认书(签名+公章)。
第三方验证:
通过学校官网招生邮箱核实“内推资格”(如harrow.admissions@harrowschool.org.uk)。
委托海外律师核查推荐人真实性(如哈罗校友名录查询)。
境内立案:
若中介注册地在上海,携证据至徐汇/浦东经侦支队报案(罪名:合同诈骗)。
同步起诉至上海仲裁委员会(即使合同约定境外仲裁,中国法院可审查“显失公平”条款)。
境外追责:
向目标学校举报中介造假行为(如英国私校协会ISA投诉通道),切断其合作渠道。
通过Change.org发起联署请愿,引发媒体关注。
银行流水追踪:申请法院冻结中介账户(需提供转账记录与合同)。
债务重组施压:委托专业追债公司(如ABC Legal)发送律师函,迫使协商退款。
紧急自救:
若申请材料造假,立即向学校自首并提交真实材料(部分学校接受“诚实修正”)。
转投合规机构重启申请(如必益教育、狄邦留学)。
身份洗白:
若被拉入申请黑名单,通过法律声明+第三方背景调查(如Vericant)重建诚信。
黑名单共享:加入“国际教育反诈联盟”微信群,实时更新问题中介名录。
技术防御:使用区块链存证平台(如法大大)固化合同与沟通过程。
资质穿透核查:
查验教育部《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机构资格认定书》(上海仅21家合法)。
核查海外合作校授权书(如哈罗公学官网公示的中国合作机构)。
合同风险隔离:
明确“分阶段付款”(签约30%+录取后70%)。
写入“材料透明条款”(家长可随时登录申请系统查看进度)。
成果验证机制:
要求提供往届学生offer原图(含学生姓名与时间戳)。
签约前访谈往届家长(通过天眼查关联公司信息追溯真实客户)。
咨询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