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上海国际学校招生政策大变动!非沪籍家长必看

发布时间:2025-05-12 人气:0 作者:Jason

以下是2025年上海国际学校招生政策对非沪籍家庭的核心影响及应对策略的详细解读:


一、政策核心变动

  1. 民办国际高中非沪籍招生比例限制
    上海市教委明确要求,2025年民办普通高中国际课程班非上海生源招生比例不得超过50%,且不得招收本市户籍但未达分数线的学生。在“21所”国际课程试点学校中,10所公办国际班仅限沪籍学生报考,剩余11所民办校的非沪籍名额竞争加剧。

  2. 义务教育阶段门槛强化
    小学、初中阶段非沪籍家庭需满足以下条件:

    • 父母一方持有上海市居住证及连续6个月社保(或3年灵活就业登记);

    • 部分区(如浦东、静安)要求居住证积分达120分;

    • 起始年级第一学期和毕业年级第二学期禁止转学。

  3. 外籍人员子女学校身份审核收紧
    外籍学校严格执行上海市教委规定,仅招收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学生:

    • 父母或学生持有外籍护照及上海市居留许可;

    • 港澳台家庭或持有海外永居权(需提供海外就读2年以上证明)。


二、非沪籍家庭可选路径

1. 民办国际高中(高中阶段)

  • 招生范围:不限户籍,但需通过自主招生考试(笔试+面试),部分学校要求中考成绩或模考成绩。

  • 考试难度:英语要求对标雅思/托福(如平和双语要求多邻国成绩110+),数学题型参考沪教版教材,部分校加试科学或语文。

  • 代表学校:领科、光华剑桥、WLSA上海等。

2. 民办双语学校(小初阶段)

  • 入学条件:需父母居住证+社保,通过摇号或插班考试录取;

  • 政策风险:部分区(如浦东)禁止公转民插班,插班名额紧张。

  • 代表学校:平和双语、星河湾、协和双语等。

3. 国际课程机构(无学籍)

  • 适合目标明确出国留学的学生,通过A-Level、IB等课程直接衔接海外升学,无需国内学籍。


三、关键应对策略

  1. 提前规划户籍与居住证

    • 小初阶段家庭需至少提前1年办理居住证及社保,关注目标区政策(如积分要求)。

    • 高中阶段家庭优先选择考试难度适中的民办校(如圣华紫竹、诺达双语)。

  2. 针对性备考入学考试

    • 英语强化:重点提升学术英语能力,部分学校(如领科)考试难度接近雅思6.5。

    • 数学衔接:熟悉沪教版教材知识点,尤其是几何与函数模块。

    • 面试准备:模拟小组讨论、情景测试(如领科“红黑商战”游戏)。

  3. 利用补录与政策动态

    • 关注5-6月春招补录信息(如协和古北、西南位育等校可能释放未招满名额)。

    • 及时跟踪学校官网及教委政策调整(如居住证积分细则变化)。


四、典型案例与风险提示

  • 杨乐乐转学案例:因未提前了解学校类型与英语要求,导致申请受阻。非沪籍家庭需优先选择民办国际高中,避免报考仅限沪籍的公办国际班。

  • 学制差异风险:上海实行“五四学制”(小学5年+初中4年),外地家庭需注意5升6的衔接窗口期。


总结

2025年政策变动加剧了非沪籍家庭的择校竞争,但通过精准定位目标学校、提前规划居住证与考试准备,仍可实现升学目标。建议家长结合孩子学术能力与留学方向,优先选择民办国际高中或双语学校,并密切关注政策动态。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