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风向标!2025上海国际学校招生新政解读(户籍/学籍/中考要求)

发布时间:2025-05-12 人气:1 作者:Jason

一、户籍与招生比例限制

  1. 民办国际班非沪籍上限50%

    • 根据新政,民办普通高中国际课程班招收的非上海生源比例不得超过当年招生计划的50%。但实际数据显示,2024年非沪籍招生比例已降至27.9%,竞争激烈程度远超政策上限。

    • 公办国际班(如复旦附中、交大附中等)仅限上海户籍学生报考,且需参加中考并达到分数线(如2024年公办国际班中考分数线约680分)。

  2. 非沪籍家庭应对策略

    • 优先关注民办及中外合办学校(如七宝德怀特、平和双语等),利用剩余50%非沪籍名额。

    • 选择非“21所”国际学校(如领科、光华剑桥、WLSA上海等),这类学校不限户籍且招生灵活。

    • 小初阶段需办理上海居住证及社保,高中阶段无需户籍但需通过入学考试。


二、学籍与双轨制路径

  1. 学籍政策分类

    • 公办国际班:需上海学籍,可参加高考或留学。

    • 民办及中外合办(如世外、七宝德怀特):可为非沪籍保留国内学籍,但需通过中考或校内考试。

    • “21所”国际学校

    • 非“21所”民办学校:多数仅注册国际学籍,适合明确留学的家庭。

    • 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无国内学籍,仅限外籍或港澳台学生。

  2. 转轨风险提示

    • 高中阶段转入国际学校后,若转回体制内需重新办理学籍,且可能因课程差异面临衔接困难。


三、中考与招生录取规则

  1. 中考成绩要求

    • 公办国际班:学生中考总分需达到上海市自主招生最低投档线(2024年为610分)。

    • 民办国际班:可自主设定中考分数线(如部分民办校要求总分≥550分)。

  2. 招生批次与录取顺序

    • 国际课程班纳入自主招生第三批次,位于市重点高中、体育艺术特长生之后。

    • 录取流程:自主招生(含笔试+面试)→名额分配→统一招生。

  3. 标化与竞赛要求

    • 头部学校(如平和、包玉刚)虽未强制要求标化成绩,但托福95+/雅思6.5+可免英语笔试。

    • 竞赛证书(如AMC、物理碗)是理科强校(如光华剑桥)的重要加分项。


四、特殊群体与替代路径

  1. 艺术/体育特长生

    • 市重点高中为体育、艺术生预留15%自主招生名额,可免中考高分要求。

    • 艺术类国际高中(如耀华古北、剑桥文理)对户籍限制较少,需提交作品集。

  2. 非沪籍快速通道

    • 参与联考(如新航道12校联考、米特40校联考),一次考试可投档多所学校。

    • 关注滚动招生学校(如星河湾双语、圣华紫竹),避开热门批次竞争。


五、政策影响与家庭建议

  • 沪籍家庭:优先冲刺公办国际班(年费仅4000元),或民办校本地生保护名额。

  • 非沪籍家庭:提前1-2年规划,强化标化成绩+竞赛背景,关注3-4月黄金备考期。

  • 中介选择:优先与官方合作机构(如立思辰、新航道)合作,获取联考内推机会。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