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5-20 人气:5 作者:Jason
对于计划申请海外名校(尤其是藤校)的国际生来说,课外活动的规划需要体现个人独特性和对社会的贡献。以下是结合上海国际教育环境特点的深度解析和规划建议:
持续性(3年以上为佳):展示长期投入的专注力
深度参与(每周5-10小时):非浅尝辄止的表面参与
成果可视性:奖项、作品、媒体报道等量化证明
社会影响力:服务对象数量、政策改变等实际效果
▸ 高价值活动:
国际科研项目:如RSI夏校(清华附中每年有推荐名额)
学科奥赛:AMC12晋级AIME(上海重点国际学校平均晋级率超30%)
学术刊物发表:《The Concord Review》历史论文(上海包玉刚学生曾发表)
▸ 上海本地资源:
中科院上海分院青少年科研计划
上海STEM云中心创新课题
▸ 创新方向:
技术型公益:为盲人开发无障碍APP(参考上海世外学生获戴森设计奖案例)
文化传承:沪语保护数字平台建设(上海惠灵顿学校有成熟案例)
可持续项目:社区食物银行运营(上海德威已形成完整体系)
▸ 注意事项:
避免"公益旅行"等争议形式
需提供受益人群数量、资金流水等数据
▸ 进阶路径:
成员→项目负责人→社团创始人
学校活动→跨校联盟→国际平台
▸ 上海特色平台:
模联:复旦附中模联、上海模联大会
商赛:沃顿商赛华东赛区、NEC中国站
创业:JA中国学生公司(上海美国学校多次获奖)
▸ 细分领域建议:
冷门艺术:文物修复、昆曲现代化改编
新兴体育:帆船、马术(上海有专业俱乐部)
跨界创新:AI+传统艺术(参考上海平和学生AI京剧项目)
▸ 专业度证明:
英皇考级(音乐)
USAD学术十项全能(综合)
ISEF国际科创竞赛(科技)
录取者活动共性:
平均3.8个深度活动(Common App数据)
92%至少1个国家级奖项(哈佛2025届报告)
76%创建过独立项目(耶鲁招生办调研)
上海学生成功案例:
上中国际:机器人战队FRC晋级世锦赛+乡村STEM支教
WLSA上海:古生物化石研究+青少年科普播客
协和国际:抑郁症AI诊断系统+心理学论文发表
9-10年级:广泛探索(2-3个领域试错)
10年级末:聚焦1-2个核心方向
11年级:产出标志性成果(专利、论文、奖项)
文书衔接:用活动故事诠释个人成长
❌ 避免清单式堆砌(超过10个短期活动反成减分项)
❌ 警惕付费背景提升项目(招生官可识别包装痕迹)
❌ 忌脱离实际的社会议题(如非洲扶贫却无当地联系证明)
咨询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