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段课程框架
幼儿园(2-7岁)
教学语言:中英双语教学,通过 “浸润式语言环境” 强化认知能力,幼儿园大班开始正式中文识字课程。
课程体系:以英国“早期基础阶段教育体系”(EYFS)为核心,结合游戏化探索与儿童自主式学习,涵盖沟通、数学、科学、艺术等七大领域。
特色活动:开设网球、武术、生态俱乐部等联课活动(CCA),培养社交与创造力。
小学部(7-11岁)
课程模式:基于 “英国国家课程标准” 的主题式跨学科教学,将英语、数学、科学等核心科目与艺术、设计技术等专科课程结合。
中文分级:针对不同语言背景学生提供 母语(CNL)、第二语言(MSL)、外语(MFL) 三类中文课程,采用部编版教材并辅以文化庆典活动。
实践支持:配备创客空间(Maker Space)、科学实验室(The Lab)及电影工作室,鼓励项目式学习。
中学部(12-18岁)
初中(7-9年级):改良版英国国家课程,注重学科广度与批判性思维,衔接高中阶段。
高中(10-13年级):
IGCSE阶段(10-11年级):覆盖数学、科学、人文等广泛科目,2023届学生A*/A成绩占比79%。
IBDP阶段(12-13年级):2024届IB平均分37.5分(全球平均30.3分),100%通过率,35.4%学生获40+高分。
二、特色课程与资源
SE21创新中心
2017年落成,整合科学、技术、工程、艺术与数学(STEAM)资源,配备3D打印、机器人编程设备,推动创业精神与可持续发展项目。
联课活动(CCA)
覆盖领域:艺术、体育、公益、学术等10大类,如模拟联合国、辩论赛、赛艇训练等。
公益倡议:学生主导的环保、社区服务项目,增强社会责任感。
国际学术合作
MIT STEAM项目:参与机器人设计与生物工程课题,提升科研履历。
茱莉亚学院艺术课程:强化音乐与戏剧特长生的专业竞争力。
三、语言与文化教育
双语与多语支持
幼儿园至二年级采用 “双师制”(英语教师+中文助教),三年级起增设法语、西班牙语、德语选修。
中文课程分层教学:母语学生需掌握文言文与经典文学,外语学生侧重实用交流与文化理解。
全球文化融合
通过国际节日庆典、跨校交流(如剑桥大学讲座、伯克利音乐学院大师班)深化跨文化体验。